茶接天地,載承先後,有其歷史不可磨滅定位,由神農嘗百草曰:「日遇72毒,遇茶而解之」的記載至今已5000年歲月。正本清源述說茶的過去,現在未來不可不詳知茶之本性。以人為茶,上接於天,下承於地,108極數即是茶之理數。
最早的茶樹雲南團慶3200年古茶樹傳了不知幾代子子孫孫,而台灣千年古樹也在這土地存活了一千多年,世代相傳孕育了台灣野生山茶的命脈,那它又如何來?
千萬年前地殼變動,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形成現今的台灣,世界之脊喜馬拉雅山往南是印度,往北是雲南區域,往東是江南至台灣,由台灣山茶與雲南普洱茶之古樹茶印証是同一屬性的茶種,可得証實。古稱照葉樹。
數千年來,台灣原生茶在這塊土地孕化交配了無數後代,因其地處海島型氣候的福地,陰陽並濟,茶質特殊,與大陸型氣候的雲南有明顯的差異,在各自表述的分享下,在〝茶〞歷史定位有其不可抹滅的地位。
台灣原生山茶最早記載是荷蘭人所撰巴達維亞城日記(即今日之印尼)1645年反清,康熙36年(1697年)之裨海遊記附冊蕃境補遺有提及,故在台灣山茶源由歷史可分六個階段:
1.地殼變動時期
2.荷治時期
3.大陸移台前民(清)
4.日據時期
5.民國時期
6.近期交配品種期
故知數千年歲月累積台灣原生茶無窮生命力的結合,變化中的蛻變,也只有它更能述說台灣茶文化的根與未來。